新京报记者郑新洽摄曾毅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北京工业大学教授,曾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院长。首次证明在促癌物TPA和丁酸的协同作用下,EB病*感染的人胎鼻咽部黏膜组织在裸鼠能诱发人鼻咽癌,成为EB病*诱发人鼻咽癌的直接证据。从年开始,曾毅开展艾滋病*(HIV)和艾滋病(AIDS)的研究,年分离到第一个中国的HIV-1*株,建立了HIV的快速诊断方法。匠心阐释从EB病*到艾滋病*,我一直都在跟危险性颇高的病*打交道,哪个危险我就做(研究)哪个。任何病*工作我都不怕,这是我的职业。我能做的就是防护好,不被感染。直到现在,我还在坚持着刚进入病*领域时的初衷,坚持从事病*与癌症的研究。很多癌症的发生与病*有关,好多病*我也都在做,看看究竟哪些与癌症有关,比如乳腺癌就与多种病*有关,到底哪个起主要作用。立志学医,“注定”与病*打交道曾毅很小的时候,接受过英国医生培训的医院,是当地有名的医生。曾毅的父亲常年患有胃溃疡,在他的印象里,父亲每年都会发作一次,通常都是胃出血,为父亲减轻病痛的初衷让曾毅在上中学的时候,就坚定了以后要学医,在日后的读书过程中,曾毅也开始逐渐发现,自己对医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当时要学医并不容易,因为知名的医学院校并不多见,为了学医,年,高中毕业后的曾毅在当年8月从广东老家奔赴上海,准备上海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入学考试。当时各大院校招生时间并不固定,当他赶到时,上海医学院招生工作已经结束。“我只能先考到复旦大学,第二年还是坚持考进了上海医学院。”曾毅在上海读书期间,还把父亲接过去进行治疗,“那会儿我父亲40多岁,在上海做了胃部手术后,一直到80多岁过世前,胃溃疡都未复发,也就是说他的后半生都没有胃溃疡,这也更让我坚定了自己当初学医的选择。”一心想做医生的曾毅,跟病*开始打交道,可以说是时代的选择,甚至有几分“命中注定”的意味。年,曾毅从上海医学院毕业。新中国成立不久,医学人才稀缺,教育部号召刚毕业的医学生从事医学基础教育,而不是临床工作。当时,国内医学研究对病*的认识十分有限,由病*引起的疾病,包括伤寒、霍乱、小儿麻痹症等还在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相应的药物也很缺乏。于是,曾毅选择了病*学,成为同班同学里唯一一个选择微生物领域的学生,同全国其他医学院校的4名学生一起,在上海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接受微生物系主任林飞卿教授和陈鸿珊副教授的专门培训,开展病*学的教学工作。在经历了几年的辗转后,一心致力于从事病*研究工作的曾毅,开始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所工作,从事病*研究。至此,曾毅开始真正跟病*打起了交道,“能够进入当时国家最高医学水平的医学研究中心,我感到很幸运。”那时,国外有研究刚刚发现,基于动物的临床试验发现,部分白血病确实是由病*引起的,这给了曾毅很大的启发,“这就明确说明病*确实可以引起癌症,那其他癌症呢?太可怕了,每年几百万人得(癌症)。”病*性癌症开始逐渐进入曾毅的视野。成为国际学术界的“鼻咽癌曾”从那之后到现在,曾毅一直都在跟病*“较劲”的路上。有一种叫做EB(epstein-barrvirus,EBv)的病*,最初由英国研究人员Epstein和Barr于年首次成功地从非洲儿童淋巴瘤细胞通过体外悬浮培养而建株,并在建株细胞涂片中用电镜观察到疱疹病*颗粒。曾毅研究从全国各地收集的上千例癌症患者样本时发现,鼻咽癌患者EB病*筛查均呈阳性,曾毅进一步证实鼻咽癌与EB病*之间的关系,他跟鼻咽癌“较劲”的过程也就此开始。鼻咽癌早期会出现鼻塞、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但由于不易被发现,很多人发现时已经是晚期。在当时的广东、广西及东南亚地区,鼻咽癌发病率居高不下,达到20/10万-30/10万的水平,出生在广东的曾毅对当地鼻咽癌患者的生活状况也有印象。寻找鼻咽癌患者、分离病*,是曾毅在接下来的研究中不得不首先开始的工作。当时,国外普遍采用免疫荧光法进行血清抗体测定,需要使用荧光显微镜进行检查,然而这一设备价格不菲,考虑到当时国内的实际情况,年,曾毅另辟蹊径,成功建立了免疫酶检测法,基于此方法,通过普通光学显微镜即可检查EB病*。年,曾毅带着这种新的检查方法来到广西,和研究人员驻扎在梧州市苍梧县,建立实验室,跟当地医务人员一同开展病*分离工作。说来简单,当时条件颇为简陋,从实验室到下面的村子,四五百公里的路程,经常是一场雨之后,公路也变得泥泞,曾毅常常一走就是一天,扎根基层去寻找病例。找到患者及正常人,抽取血液样本,是绕不过去的工作,并且需要多样本。曾毅和工作人员初到广西开展鼻咽癌相关工作时,人们当时对鼻咽癌知之甚少,甚至充满恐惧,这也让曾毅的研究工作不得不面对来自当地老百姓的不解和排斥,增加了研究工作面临的困难。曾毅在广西就遇到过一位当地百姓,丈夫刚刚因为癌症去世,如果抽血发现EB病*抗体阳性,她很可能也是鼻咽癌患者,曾毅和当地工作人员希望为该女子抽血检查,她怎么都不肯,说自己丈夫刚去世,家中还有两个孩子,如果查出自己也是癌症,那就只有死路一条,她的家也就完了,所以这位女子极度排斥抽血。曾毅和工作人员不得不耐心劝导,这位女子最终同意抽血,检查发现抗体阳性,幸运的是,这位女性为早期鼻咽癌患者,治疗效果很好。终于,在针对上千例病例的研究后,曾毅在国际上首次证明在促癌物TPA和丁酸的协同作用下,EB病*感染的人胎鼻咽部黏膜组织在裸鼠能诱发人鼻咽癌,这是EB病*诱发人鼻咽癌的直接证据,也提供了研究鼻咽癌病因多因素和作用机制的模型,引发国际学术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