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 http://www.txbyjgh.com/m/(注:本音频版权为沈嘉柯专有,侵权必究)。
沈嘉柯读书会:《生命摆渡人》.m4a49:58来自沈嘉柯
第三期
《生命摆渡人》
抗疫报告文学
人民日报出版社
我想找到一个答案
by沈嘉柯
“当我们有了英雄,
我们应该去无比的珍惜英雄。”
这一期我为大家讲解的书是《生命摆渡人》,这个作品是由我本人所撰写,人民日报出版社所推出的报告文学,主要是反应在武汉疫情当中所冒出来的一位平民英雄汪勇,以及疫情中其他冒出来的志愿者,街道办的工作人员,医生护士等等,他们共同的勇敢的无畏的表现。
这本书是一个如实记录历史的作品。在年的现在,重新回过头来聊这本书,我的感慨特别的深。
这个春天的记忆,我想它不仅仅是影响到我个人的命运,也改变了中国很多人的命运,更加是深刻的影响了这个世界的走向。新冠疫情是一场百年大瘟疫,它在武汉的这种突然爆发,令我们所有的武汉人民措手不及,所以在最初的时候,很多人都有惊恐畏惧,甚至是大量的小道消息在民间传播。
很多人被这种恐惧所压倒,爆发了很多的悲惨现实故事。我在写作这本书的时候,也是抱着这样的一种期待,我想把我所见到的历史,亲眼所见的,都如实地记录下来,以便后人能够有所参考,能够对得起历史,能给历史一个交代。
所以最终我在这本书的后记当中,用了这样一个小标题,哀悼与致敬。这本书是我致敬这所有的英雄的一首颂歌,但它也是我的哀悼,哀悼所有在这场瘟疫当中失去生命,不幸的那些人。
春天的那段噩梦醒来了之后,人间烟火回来的武汉,日常的生活也逐渐重新回到了过去的模样,但是有一些人,永远的留在了那个春天,他们再也回不来了,我必须记住他们,因为这就是一个作家的职责。
我在1月份的时候,就像大多数的武汉人一样,也是停留在武汉的家中,跟大家一样等待着过春节。在那个阶段,我还和很多的朋友一起聚会吃饭,也见到了外地返回武汉的朋友,诸如此类。我想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想得到,我们接下来会遭遇一段什么样的经历。
就在1月20号的那天下午,我还和中国地质大学的李四光学院院长周建伟教授一起拜会一位老朋友,他是安徽一座寺庙的法晗师父。我们在一起聚会的时候还聊到了,听说现在武汉有一个病毒情况在传播,但是呢,好像又据消息说,不是很严重。
我们在聊天的时候,还是一种非常轻松的状态去提到这个事儿,大家都没有觉察到这是一个很可怕的、未知的,人类都会被伤害到的新冠病毒。紧接着到了1月23号那一天,突如其来的发布新闻消息——武汉封城。
可以说是所有的人,都如同晴天霹雳一样,听到这个消息,那天晚上,彻夜我都没有睡着。紧接着后面的情况就已经在新闻里面有所呈现,每一个武汉人都惊呆了,所有的人都打乱了生活节奏,更恐怖的是,消息一下子爆发,
很多的人都怀疑自己是不是被感染了,还有很多的老人家,因为他们对此一无所知,只突然间从电视里面得知消息,于是很多的这种老年人,他们平时可能只是普通的感冒或流感,于医院里面,去要求做检查,看看自己是不是感染这种未知的新发现的病毒。
对于我来说,我其实在那一刻心中还有那么一丝的笃定,因为我曾经经历过非典。
在年那一年,也是我大学毕业那一年,非典突然来袭,一下子全中国不安,很多人都被这个东西给吓到,我当时也经历了被封锁在学校里面,不能出去。然后呢,返校的学生也不能够去参加毕业典礼,诸如此类,这种恐慌的经历。
所以我那个时候心中有一丝笃定,就是像非典又爆发了类似的东西,但是应该不至于很严重,这是我当下的感受。可是很快我的这种感受就被粉碎了,因为没有人想到这种病毒会这么的可怕,它不像非典只有那么小部分人被感染了,而是迅速的爆发,然后飞快的变成了一场严重的大疫情,
在这种情况之下,每一个人的生活都被改变,每个人的心中都被一种恐惧的想象所支配,可以说这年来,没有一个武汉知道封城是什么感受,突如其来,公共交通全部都停止,买不到东西,人也出不去,家中的一切都生活秩序全部打乱,然后原先老人家有身体不好,医院,医院里面也没法安排,因为一下子被新冠疫情所冲击之下,医院根本就顾不上普通的寻常病人。
早期的第一批感染新冠的严重的患者,他医院,医院,这是一个在我们本地非常令人胆战心惊的地方。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它其实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医院,也就是说,整个武汉,听到这个名字都知道,那个地方是专门治疗传染病的,而新冠疫情这么恐怖的新冠病毒,当然最先去处理病人,治疗病人的,医院,大量的患者都送到了那里去了。
平时我们武汉人听说说谁得了什么传染病,送到那个地方去都是很害怕的,更何况是这么一种越传越恐怖的未知的病毒。
因此当时有个说法,中国最危险的地方是武汉,武汉最危险的地方,医院。
像这样一个地方,平时的出租车司机,都医院的一百米外的地方,让乘客先下车,然后告诉他,医院去啊。因为他们害怕,生怕那个自己也会被感染到了。
就是在那样一个环境之下诞生了平民英雄,这个人就叫做汪勇,他呢,本来是一个顺丰的快递员,在做顺丰的无人售货机补货工作。
我是在2月份的时候接到了人民日报出版社的邀请,他们希望我能够当时就开始记录武汉的疫情,记录武汉人民的抗疫,记录这些平凡的英雄。例如汪勇,特别突出。
可是那个时候,我其实是抱着一种很沉重的心情,因为一方面自己家里有很多的事情,也要忙于自己的求生,另外一方面,我当时胃病发作,很严重的胃出血,那个医院检查和治疗,因此越拖越严重,所以一开始我是拒绝了。我说我完成不了这个任务,这个任务太重要了,你们找别的作家吧。
结果又过了一段时间,出版社编辑还是重新来找到我,他说外地的作家,他们没有办法写出真情实感,因为他们不是亲身经历这些事情,而我当时就在疫情中,体会着这一切,所以他还是希望我来写这个书。
出版社的编辑老师也跟我商量,我只需要去完成文字的部分,剩下的如果有什么工作,有什么细节的问题,由他来负责解决。
当时那个情况之下,我其实觉得说,如果我的胃病进一步的恶化,乃至于没法及时的得到救治,我很有可能离开这个世界,在那样一个沉重的心情之下,我会思考一个问题,那也许这就是我最后一部作品,也许这就是我的遗作,我想用什么样的东西留在这个世界上,作为最后的收尾,作为一个作家来说,我已经出版了很多很多的作品,那么最后这部作品,如果是这样一个书的话,我应该如何去记录这段历史,如何去表达我心中的沉重的悲伤和强烈的情感?
我琢磨了很久,也想了很久,最终我把这个主题定为了致敬和哀悼,每一个时代都会有一些巨大的灾难爆发出来,但是我们经历灾难之后,就这么让它过去吗?我觉得这是不对的,每一代人都应该去记住这些灾难爆发的原因。我们应该记住是谁抗住了这些灾难,挽救了千千万万的人。为什么会有英雄传出来,我们要把这个东西给记录下来,
否则我们对不起后来人,对不起历史本身。像是我们本地的华中科技大学,好几位院士就因为感染新冠而去世,他们都为这个国家为这个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却因为这样一个疫情,永远的留在了春天当中。还有那些原本一家人团聚,开开心心的准备团年的市民,因为新冠疫情爆发,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感染,然后又在居家隔离的这种状态中,又传染给了家人,所以有的案例是一家人都感染,同时失去了好几条生命。
还有,因为我特别很熟悉的一个朋友,她是社会主义学院的一位老师,当时在网上就跟我聊,安慰我,她和她的先生,还有孩子,都感染了,医院。万幸的就是他们都是轻症,没有转化为重症,可是那样的心情之下,那样的环境之下,我难以想象他们遭遇了什么样的内心煎熬。
后来她终于出院了,回到了家中之后,我问她身体还好吗?她给我回复了一条消息,她说:活着真好!
我那个时候,看到这句话,眼泪就忍不住流了很久。就难以克制的,流泪很久。
当4月份武汉解封之后,援助武汉的医生护士,他们也胜利的回家,凯旋,武汉终于取得了抗疫的胜利。当时我看到一个说法,我把它写在了这个书的末尾后记。这个说法是这样写的,如果说这些来武汉援助的外地医生护士们是最美的逆行者,那么你们本地的医生护士,就是当之无愧的敢死队。
我觉得这个话说的特别的对,因为正是由本地的这些人扛起来第一关,才有后来其他人来帮助我们,去渡过劫难的缓冲啊。接受过汪勇帮助的一位护士,她告诉我说,人们都把他们比喻为逆行者敢死队。可是在他们心中,汪勇就是守护逆行者的逆行者,在别的人都是很懵的状态之下,不知道如何是好的状态之下,汪勇挺身而出,医院的医生护士,
他这是一种双重意义上的逆行者,所以我怀着这样的心情去写作这样一个人物,我想这就是鲁迅所说的,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真的就有这样的脊梁的英雄,他不是帝王将相,他就是一个很平凡的快递小哥,可他却站出来了,做了这么多事情。
在抗疫成功之后,年底,汪勇他获得了全国抗疫先进个人的荣誉表彰,他也获得了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等很多的荣誉,我觉得这都是他应得的。
我在这本书当中,把他的这些事迹,还有他的志愿者团队的那些勇敢的伙伴们,记录下来,我也同时记录了武汉其他的,我所见到的基层工作者,街道办的基层党员干部。还有我自己亲眼受到的帮助……通通都记录下来。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一直在琢磨一个问题,难道这本书就只是在记录英雄吗?只是在常规的致敬英雄吗?我觉得这是不够的,我想找到一个答案,为什么为什么是汪勇,为什么他站出来?我从各个角度,各个细节去询问他。
你喜欢看什么书,你看什么电影,你平时阅读什么文字,甚至于我问他的亲朋好友,生活中汪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很有意思的是,他给我的回答是,他其实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做出这么多的情况,他一开始只是想尽他所能,因为他有一个工作的小货车,同时他又有自己的一个小办公室,所以他觉得说他有这个条件,可以不跟家里人住在一起,那么他又很年轻,身体状况也很不错,如果自己不站出去帮忙的话,万一整个武汉都出大麻烦了,也影响他自己的家庭,怎么办?就怀着这样很朴素的念头站出来了,去做了第一个事情,医院的护士。
做好了第一个事情之后,冒出了新的难题,他又和他的团队们去解决后面的问题,解决了医生护士们修眼镜腿修手机的问题,天气太寒冷,换鞋子的问题又冒出来。还有衣服的问题,要买羽绒服……不断地做事情的时候,他发现他越做越多,最终帮助了很多的人,为这个抗疫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他的这种行为,在我心中作为一个案例,我又去问了另外一个同样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抗疫先进个人的案例,医院的感染科护士长胡慧。(医院一线抗疫过。)
然后胡慧都跟我说了一句更加直白的话,她说,其实她一样的也有家人,一样的也会害怕,但是,医生护士就是抗疫第一线的人。所以她那个时候的想法很简单:也许我不想当一个英雄,但是我也绝不想当狗熊,不想面对新冠病毒当一个懦夫退缩。
当我把他们这些一线抗疫者,和帮助医生护士的一线志愿者,统统都采访过,都了解过之后,我的心中那个答案渐渐地浮出了水面。
我也想到了我自己,我是一个文人,我没有他们那么专业的知识去帮助别人,我也没有那么高超的团结组织的能力,去号召一大群人去解决很多问题,比如成立了一个志愿者的小分队。
但是我当时也有这样的感受,虽然我做不了这些事情,但是我可以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我的一个志愿者朋友,他在帮助我们一个城区的防疫指挥部制作抗疫防护文案海报的时候,就找到了我。其实我是一个文学作家,虽然我懂得心理学法律,但是我从未写过海报文案——因为我根本就不懂得怎么写这个。可是在那个情况下,他告诉我说,迫切的需要有人能够来写这个东西,我就去写了。虽然绞尽脑汁,真的可以说是毫不擅长的情况下,去努力做这个事儿。
交出去了以后,他们说还挺不错,我就很感慨,就是虽然我不能做更多的事,但是我一定得做点什么,不然我坐不住。
还有就医院很多都缺乏物资,因为一下子情况太紧急,平时是没有这么天量的储备,像口罩,防护服,甚至是消毒的物品等等都很匮乏。
我以医院做过讲座,所以跟他们还比较熟,我就看着心里特别着急,又不知道能帮什么忙,我就问他们,要不我帮你们转发消息,医院的工会主席和团委书记就飞快的把求助资料,他们需求什么,整理给我,请我赶紧帮忙。我就把这个东西大量的去发在我的社交平台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