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永远怀念我的母亲谷羽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比较专业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zgwq04e/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来源

《中关村纪事》,柳怀祖、边东子、蔡恒胜等著,东方出版中心,年1月出版

胡木英(中国著名政治家、理论家胡乔木与中国女科学家谷羽之女)

编辑

米粟

谷羽(-),原名李桂英,安徽省天长县人。年奔赴延安,年与胡乔木结婚,更名为谷羽。年任中国科学院计划局副局长,年兼任中科院新技术办公室主任,主抓国防科研。年,新技术办公室升格为新技术局,谷羽担任局长,为国防科研尤其是“两弹一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0世纪八九十年代,担任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领导小组负责人,为工程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图/《忆谷羽》

“陌生”的母亲

从小时候起,我就与母亲接触不多。年,我出生在延安,那时候正是困难时期,为解决困难,党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那时候,她在延安机关的供销社工作,在家里逮着空就赶快纺线。那段时期,我唯一留下的印象就是她纺线,我们在一旁帮她搓棉花条。

当时延安有一些人当了夫人就不工作了。但我妈她不肯闲待着。尽管条件很差,她也要工作。

后来,她去了山东搞土地改革。父亲则是整天忙中央的事,顾不上管我们,也不知道怎么管,就请了延安当地的一个小姑娘照顾我们。那个小姑娘管我们吃、睡、玩,还带着我和弟弟躲飞机、跑防空洞。我当时都快没有父亲母亲的概念了。

到了快要撤离延安的时候,母亲回来了。弟弟看见她说:“你不是我母亲,我母亲是山东母亲。”他那时还小,时间一久就认不得母亲长什么样子,只知道母亲在山东。我则是之前得百日咳,病了很长时间,她回来以后,我一见到她就伤心地大哭了一场。自己病了这么长时间,母亲也不在身边,感觉她不管我了,现在见到母亲,心里有委屈了。

撤退时,我和弟弟是跟着机关家属的队伍走的。我们开始是坐大窝篷,就是前后两只骡子,托着中间的架子,架上有一个席篷。我们跟谢老(谢觉哉)在一个篷子里。后来又变成坐在骡子或者毛驴的架窝子上,我和弟弟一人一边。这时候,父亲已经去陇东搞土改了,母亲是家属队的负责人,又是安排打前站,又是安排收容,一直跑前跑后的,也没专门照顾我们。一路上,虽然很辛苦,但是从来也没觉得她有什么为难的地方,她在我印象里都是很自立自强的人。

永远闲不住的人

从撤离延安到父母会合后,母亲基本上就做父亲的秘书工作,帮父亲收发文件。那时候她还有一个主要工作是主席批了的文电,需要传达给新华社,她在电话里一字一句念下来,确保对方核对完全无误,再把毛主席的文电很仔细地保管起来。新中国成立后要求把主席的有关文件交给档案馆的时候,母亲就全部上交了。

进北京后,特别是在中南海住下来后,生活相对安定了。她对秘书工作又不满足了,就要求干点其他工作。

刚开始,她参加筹备北京汽车装配厂,任副厂长。选址、确定工厂要生产什么,招聘人员……对待工作特别热情。除此之外,她对人也很热心,和大家关系都很好,筹备组里的同事在生活、家庭上有什么困难,她都很热心帮助解决。大家也觉得她没什么架子,不像首长夫人。

一年多以后,这个项目改为附件厂,之后她参加了筹备轴承厂的工作。这是苏联援助的一个项目,她到处奔波选址。家里还有一张她风尘仆仆地在泰安车站的照片。

轴承厂的筹备工作告一段落。这时我父亲胃病严重,胃出血,需要做手术。我的小弟也出生了,再加上她自己因当年在延安遭敌机轰炸受伤的病又犯了,只好中断原来的工作。

陪着父亲休养了一阵,弟弟也大了一些,我的母亲又闲不住了。一方面,因为父亲确实身体不好,经常需要照顾,所以母亲就想找一个离家近一点的工作;另一方面,她也希望能响应当时毛主席提出的“向科学进军”的号召。这样,她就来到了中国科学院工作。

那时候中国科学院院部在文津街,出中南海北门过马路就到。从此,只要有可能,父亲就在晚饭前从中南海散步出北门接她一起回来吃饭。

认定目标就不会改变

母亲的性格与外婆从小教育她一定要自立自强有很大关系。母亲小时候,女孩是要缠脚的,外婆就躲着家里人,不给她缠脚。她在学校成绩优秀,上安庆女中。由于成绩优秀,高中部是免试入学的。她在学校也很活跃,篮球、排球、短跑都是她的强项,因此也得了一个“小老虎”的外号。在安庆时,她已经接触了一些进步思想。后来安庆女中有一些变故,她瞒着家里考到北平安徽中学,因为她的老师介绍北平学习环境好。很快学校因经费不足停办。母亲又经老师介绍转北平女一中。她到北平后才告诉外婆。她就是这样一个自立的人。

她自己一个人来到北平,拿着老师的介绍信找到了女一中的孙荪荃老师,开始了女一中的读书生活。卓琳、于若木都是她在女一中的同学,她们很快成了好朋友。

这位孙老师因为领导学生参加抗日运动被撤去了校长职务。她常在课堂讲爱国妇女解放的道理。通过她,我母亲认识了郭明秋、姚依林这些进步青年。游行的时候,她总是冲在前头。后来因为身份暴露,只好转入地下。但是她还是把高中最后一年念完,参加了考试。我觉得,在学习方面,她一点不差,确实因为她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所以不能那么专心地读书,但是她还是努力拿到了学校的证书。

母亲非常自强自立,对自己人生的路是非常清楚的,而且认定了目标就决不会动摇,要想方设法地去实现。她的性格一辈子都没变。

自强不息的毅力

在“文化大革命”中,我的父母都受到了冲击,那时候母亲确实给了父亲很大的支持,总是鼓励他。因为父亲对形势分析得很多,忧心忡忡的。母亲就劝他,没什么大不了的,天塌不下来。

父亲能熬过“文化大革命”,当然很关键的是毛主席要去看他,把他保护下来了;但是日常在家也是挺不容易,要不是他们俩互相支持着,真是挺难熬过来的。

“文化大革命”闹得正厉害的时候,弟弟被错打成“战犯”,造反派还逼母亲在开除弟弟的文件上签字,她一气之下突然偏瘫。幸医院抢救,才算保住了生命。因为要每天去做针灸按摩治疗,那时候家里已经没有了车,坐公共汽车也不方便。幸好,老家一个亲戚当时在家里是个老木匠,就用藤椅改装成一个轮椅,医院。效果还好,除了每天治疗之外,母亲就在家锻炼活动。

▲图/《忆谷羽》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和大弟都被下放到外地,只能春节、国庆节回来,陪陪父母,帮他们收拾一下。那时候,我母亲在家想方设法找事情做。她把家里的旧线袜子拆了,和父亲两人,一个往下拆、一个绕线球。她把这些旧线洗干净,再织成手套、背心什么的。年她被平反,组织安排她到科学院情报所工作,她把这些一扔,又全心投入工作。现在家里还留着她没有织完的线球。

“外行领导内行”

到了中国科学院情报所以后,她马上了解所里方方面面的情况,依然对人很热情热心,很愿意帮助人,下班回来就跟我们说所里的事情,告诉我们情报所将来会很有作为。“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她又回到中国科学院计划局,我们又听她说科学院的种种规划前景,让我觉得那都是很了不起的事。她心里想的都是工作。我觉得她真是特别热心,对工作非常执着,永远对工作怀着美好远大的憧憬。

在科学院工作期间,她总是十分关心尊重科学家们。尽力满足他们的要求。比如毛主席提出除四害里的“打麻雀”一项,科学院的专家们有不同意见。他们写了些材料,通过张劲夫整理写了信,交给母亲,母亲赶紧请我父亲转交给主席。

在新技术局工作时,她常常忙得顾不上家。小弟和平中午回家都没饭吃,因为跟同班同学邓质方关系好,就每天到他们家吃饭。后来她碰到卓琳,还对卓琳说:“他总是到你家吃饭,我得给你饭钱啊。”卓琳说:“小孩嘛吃一口就完了,钱就不用给了,不过粮票得给啊!”那时老一辈之间多么和谐互助呀!

改革开放后,科学院响应号召以市场经济的方式推动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计划局成立了新技术公司,我参加了公司的成立仪式。只要是新的科技,她认为对国家、对科学事业有好处的,她都愿意干。那时候公司谁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最主要的是缺资金。她就想方设法跑银行,找领导谈,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当李政道提出要搞电子对撞机的时候,她觉得是对国家发展科技有帮助的好事,一定要做。那段时间,她见到谁就跟谁讲这个事,想了很多办法,终于把电子对撞机项目做成功了。她对对撞机特别有感情,父亲病重的时候她老是陪着,心情也不好。有时候就让我陪着她去看看电子对撞机,看了这些她心里就会安慰一些。

虽然说她并没上过大学,但是她在科学院工作了这么多年,跟那些大科学家相处得都挺好,那些科学家对她也都挺尊重。她不但是领导者,还是这些人的朋友。这可能与她在工作中善于学习,具有很好的组织协调能力有关。因此,她还真成了名副其实的“外行领导内行”,而且这些内行还很“服”她。母亲去世后,有很多科学家来参加她的追悼会。

我们永远怀念她,怀念她自强不息,永远为党、为国家努力工作,永远向上的精神。

《中关村纪事》

柳怀祖,边东子,蔡恒胜等著

东方出版中心,年1月出版

在中科院院中关村宿舍区里,有三栋历史悠久的灰砖楼,分别是13、14、15号楼,年代中期,一大批新中国近现代学科的创建者和奠基人汇集于此,他们默默无闻、踏踏实实地把毕生的才华和精力奉献给祖国,并且为祖国培养了几代人才。本文摘编自《中关村纪事》,本书从子女和后辈的角度讲述老一辈科学家们满腔热血、精忠报国的真实故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