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大约有30%~50%的人感染过幽门螺杆菌。这意味着,4~7亿人的胃里,长期驻扎着这个危险的致癌物。
幽门螺杆菌(简称HP),请大家记住这个名字;它是胃癌的一大诱因,是已知的致癌物。
幽门螺杆菌,
可谓大名鼎鼎!
它除了与各种胃病、胃癌密切相关外,
还有数十种其他疾病与它相关。
简称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该细菌生存能力极强,能够在强酸性环境中生存,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够在胃里面生存的细菌。由于我国的共餐习惯,大家都是通吃一碗菜,也很少使用公筷,所以感染率高,约有56%的人群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多数感染者并无症状和并发症,但几乎均存在慢性活动性胃炎,亦即幽门螺杆菌胃炎,感染者中约15%-20%发生消化性溃疡,5%-10%发生消化不良,约1%发生胃恶性肿瘤[胃癌、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瘤]。
幽门螺杆菌可通过粪口途径,口口途径传播。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的粪便中存在幽门螺杆菌,如果污染水源,健康人饮用了含幽门螺杆菌的水,可以被传染。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的口腔中也可能存在细菌,一起吃饭、接吻、使用不洁餐具、母婴传播、唾液传播等都有可能传染幽门螺杆菌。特别是口对口喂小孩,极容易将幽门螺杆菌传染给小孩。
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被感染?
万一查出感染了,要不要治?
这些问题,都能在本文中找到答案。
读完这篇文章,
它真的能帮到你和你的家人!
请您订阅我们,并转发给自己的家人!
下面4件事,和你我都有关系
1.幽门螺杆菌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特别容易形成家庭传播
如果父母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那孩子的感染率会明显升高。
配偶、兄弟姐妹之间,也存在传播现象。
为什么会这样?
主要原因就是咱中国人的“共餐制”。
大家都在同一个盘子里夹菜,“交换”口水,就容易“一人中招,全家感染”。
(并没有抨击传统文化的意思,但出于健康的考虑,还是建议用公筷)
2.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口-口和粪-口传播
预防感染的办法就藏在这里。
口-口传播
主要途径:不用公筷夹菜、嚼碎食物喂孩子等。
预防措施:推荐公筷或分餐制,一人一份,吃多少盛多少,也不容易浪费。
就算要共餐,也要用公筷、公勺等,别嫌麻烦。
家长们不要把食物嚼碎了喂给宝宝。
粪-口传播
主要途径:吃/喝被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或水,以及井水等未经处理的水。(因为,幽门螺杆菌可通过粪便排出体外)
预防措施:食物要洗干净或煮熟再吃,喝烧开后的水。
地里刚采摘的果蔬要洗干净再吃。
共用器具传播
主要途径:共用餐具或未消*的牙科设备等。
预防措施:餐具要洗干净,有条件的可以买个消*柜。
家人不混用牙刷;看牙、医院医院。
3.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家人,始终是潜在的传染源,可能持续传播给他人
这是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不经治疗,很少能自行痊愈。
再加上同吃一盘菜、同喝一碗汤,以及共用餐具,就容易产生持续传播和交叉感染。
但也不用太担心,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家人一定会感染。因为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和接触的细菌量、人的免疫力等因素相关。
4.大多数的感染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成年后也会感染
绝大部分儿童和青少年的感染途径,都是家庭传播,主要是父母(尤其是母亲)传给孩子的。
最常见的途径就是:
喂宝宝吃嚼过的食物;
共用餐具和食物;
亲吻宝宝;
吃/喝被细菌污染的水和食物等。
儿童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特别是10~19岁期间,感染风险最高[14],爸爸妈妈千万注意了!
怎样帮孩子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
聪明的你,肯定已经总结出来了……
在评论区告诉我们吧!
答案很简单——到医院吹一口气就能测出来。
这个检查的学名叫“碳14/13呼气试验”(也叫“14C/13C-尿素呼气试验”)。这个方法不会伤害身体。
但它也有一些局限性,比如,检查前吃过抗生素、抑酸药物、某些中药,或者患有重度胃黏膜萎缩、胃出血等疾病,结果可能会不准确。
有这些情况的话,可以告诉医生。医生还有血清抗体检测、粪便抗原检测等办法。
什么情况需要去检测呢?
下面7类人注意了:
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胃癌家族史;
胃癌病史;
消化性溃疡;
慢性胃炎伴糜烂或萎缩;
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
需要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等。
其实,很多人都能坚持每年定期体检1次。体检的时候,建议把呼气试验加到套餐里。
这个问题还挺复杂的,我们从大人、孩子、老人这3个方面,简要总结一下:
1.成年人
只要确定感染,就建议做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有2个好处:
消除感染源,降低感染家人的风险;
防止持续感染导致的严重并发症,尤其是降低胃癌风险。
但论文也提到:如果有抗衡因素(比如肾衰竭),最好和医生沟通要不要治疗。
2.儿童(<14岁)
需要医生权衡利弊。请记住最重要的3点:
有消化性溃疡、胃恶性淋巴瘤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儿童,必须根除治疗;
有慢性胃炎、胃癌家族史、不明原因的难治性缺铁性贫血等情况,可以根除治疗;
没有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胀、反酸、打嗝等)的儿童,一般不建议检测和治疗。
3.老年人
老年人群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建议根除治疗,改善胃肠道症状,并一定程度预防胃癌。
但要注意,老年人可能合并其他疾病(如心、肺、脑血管、肾脏疾病),日常可能会服用一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因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
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方案,首选铋剂四联方案。至于具体怎样服用,听医生的就好。
重点来了!
防治幽门螺杆菌感染,现在提倡“以家庭为单位防控”。
这是因为,这个细菌有再感染和复发的可能。
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幽门螺杆菌的1年和3年的复发率,分别为1.75%和4.61%。
家庭成员同步进行根除治疗,可降低交叉感染和家庭传播风险,并能降低复发率、提高治愈率。
很遗憾,目前还没有。
预防幽门螺杆菌的疫苗还处于研发阶段,短期内无法临床应用。
所以,预防新感染和根除已有感染,是目前最有效的防控策略。
预防幽门螺杆菌的方法,前面其实也提过了,这里再帮你总结一下:
建议分餐或使用公筷。
不要给孩子口对口喂食,也不要嚼碎食物喂孩子。
别让陌生人随便亲孩子,脸蛋也不行。
食物煮熟或洗干净再吃,特别是刚采摘的果蔬,不要没洗就吃。
饭前便后洗手。
牙具不要共用,最好3个月一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幽门螺杆菌经口到达胃粘膜后定居感染,会引发慢性、浅表性胃炎,时间再长就会发展成为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而后者是导致胃癌最危险的因素。其实胃癌的病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很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查出率越高,患胃癌率越高,但是,幽门螺杆菌阳性并不是绝对会发展成胃癌,它只是胃癌发病的帮凶,只要出现症状尽早治疗即可,大可不必惊慌。大约只有1%的感染者最终会发展为胃癌。但是反过来说,不感染幽门螺杆菌,也不一定就不得胃癌。全球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高达50%,易感人群是老人与小孩,且成人感染者多是在儿童期获得。由于根除方案含有大剂量抗生素和铋剂,疗程也较长,对儿童的正常菌落会造成影响,也会产生耐药性和重金属蓄积风险,除非符合指征,一般不建议儿童根除。也有报道,根除后可能对免疫力有负相关。成人根除幽门螺杆菌后再感染率是比较低的,但儿童是易感人群,根除后再感染几率要比成人高,要根除幽门螺杆菌往往需要联合用药,儿童器官发育不成熟,容易发生不良反应,而且儿童依从性差,一旦用药就不能随便停药,否则易引起菌群耐药性,为以后根治带来更大的困难。综上所述,不建议14岁以下儿童对幽门螺杆菌的检查和根治治疗。但如果出现胃十二指肠溃疡根除幽门螺杆菌获益大,有消化溃疡的儿童推荐检测和治疗。以下是《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推荐的根除指征:注:符合根除指征的均推荐接受治疗,推荐四联疗法,同时口服四种药物,疗程10-14天,根治率可达90%左右。具体情况,请到正规医疗机构,在相关科室就诊治疗。建议吃完药以后,至少间隔一个月之后复查,复查也是做吹气试验,如果是阴性,恭喜你,你已经治好了。需要注意的是,复查前,要停用各种抗生素、清热解*类中药一个月以上,抑酸剂、铋剂一周以上,避免出现假阴性。成人根除后的5年再感染率<5%;但是还需要注意预防。
最后再说一句
给你宽宽心
幽门螺杆菌会诱发胃溃疡和胃癌
但大部分人群都是携带者而没有病理反应
也就是说
万一查出幽门螺杆菌阳性
也别太慌,听医生的话
该治疗就治疗,该预防就预防
转发到朋友圈,告诉更多人吧!
不想被宫颈癌盯上,这么做!
每年因食管癌死亡的患者中,50%在中国
女性体检,让美好幸福生活更有保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