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专科治疗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头孢配酒,说走就走除了头孢,还有哪 [复制链接]

1#

喝酒伤身,这是毋庸置疑的,不仅伤肝,还会对肝脏、肠胃、神经等造成损伤。此外,当酒精与药物在人体中发生相互作用,还会引发一系列不良的药物反应。

“头孢配酒,说走就走”,想必是经常喝酒的人群再熟悉不过的用药常识。通常患者在服用头孢类药物之后,应该禁止饮酒,不然身体会出现明显的头痛、眼花、多汗、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者还会有性命之忧。而这种症状在医学中被称为“双硫仑样反应”。

那什么是“双硫仑样反应”?除了头孢类药物,在服用哪些药物后也要避免饮酒呢?

一、什么是“双硫仑样反应”?

在临床上,双硫仑样反应,本质上就是急性乙醛中*。

酒精又被称作乙醇,乙醇被摄入体内之后,会被胃肠道吸收,大约需要0.5~3个小时,其中10%会直接经由呼吸道、尿道、汗液被排出体外,而剩下的90%经由肝脏进行分解和代谢。

因为肝脏中含有高量的乙醇脱氢酶(ADN)、乙醇氧化酶,经过氧化,乙醇会被转化成乙醛。而乙醛又会与肝脏中的乙醛脱氢酶(ALDH)结合,转化成乙酸,进而再经过一系列的转化,成为二氧化碳和水,被排出体外。

但是,服用的头孢类药物中含有双硫仑样成分,会抑制肝细胞线粒体内乙醛脱氢酶(ALDH)的活性,阻止了乙醛在肝脏中的进一步代谢和转化,使人体血液中的乙醛浓度异常升高。当身体中的乙醛浓度过高时,会破坏机体中的蛋白质、核酸、磷脂等物质活性,就会产生一系列不适的身体症状。

在服用头孢类药物期间,患者饮酒,身体会出现胸闷、气短、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心跳加快、血压下降等病症,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恶心、呕吐、头痛、眼花、嗜睡、面部潮红、多汗等身体反应,严重者还会产生过敏性休克,丧失意识,如果不及时治疗抢救,就会有性命之忧。

一般情况下,服用药物的剂量越高、服药期间的饮酒量越大,患者出现的双硫仑样反应越严重。在服用过头孢类药物之后,不论是饮用哪种类型的酒,都会导致双硫仑样反应。其中,相较于啤酒、含酒精的饮品等,饮用白酒之后产生的双硫仑反应更明显也更严重。

如果患有心血管疾病以及其他脏器疾病的患者,在用药期间或用药后饮酒,产生的双硫仑样反应严重程度更高,饮酒后,患者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心力衰竭等情况。

可见,双硫仑样反应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饮酒后,乙醛在体内过量蓄积,无法被正常排出体外。

但是,生活中也会发生患者没有喝酒却出现了双硫仑样反应,那这是怎么回事呢?

事实上,即使不喝酒,只要摄入了含有酒精成分的食物或药物,如含有酒精的饮料、酒心巧克力、藿香正气水等,也会出现双硫仑样反应。

其中,常见的含有酒精,也就是含有乙醇的药物主要有舒血宁注射液等心血管药物、前列腺素E2注射液等妇产科用药;复方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等麻醉药物。

基于此,一些好酒者可能会迫切地想知道:吃了头孢之后,多长时间才能饮酒?如果饮酒之后,多长时间才能服用头孢呢?别着急,慢慢往下看!

二、吃了头孢之后,多长时间不能饮酒?

近年来的研究调查显示,患者出现双硫仑样反应一般在饮酒后的5分钟到1小时之内,甚至有的患者不到1分钟就会出现明显的双硫仑样反应,不过,大都在饮酒后的24小时之内就会产生反应。服药的时间与饮酒的时间越接近,双硫仑样反应发生的几率就越高。

至于在服用了头孢类药物之后,需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喝酒,主要与4种因素有关,一是药物对乙醛脱氢酶的抑制程度;二是药物的消除半衰期;三是乙醛脱氢酶被抑制后的恢复时间;四是身体代谢功能情况。

因为头孢类药物的消除半衰期一般在48小时之后,且被抑制的乙醛脱氢酶往往要经过4~5天才能有所恢复。所以,一般来说,吃完头孢之后,最好间隔一个星期才可以饮酒。

药物进入身体内,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进行吸收、分解、代谢,只有等头孢类药物完全被吸收以及排泄之后,患者才可以饮酒。如果身体的代谢功能比较好,可以一个礼拜之后喝酒,但如果身体患有一些基础性疾病,如肝病、肠胃疾病等,间隔的时间要更久。

那饮酒后,多长时间才能吃头孢呢?

我们知道双硫仑样反应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乙醛在体内不断蓄积,不能正常被排出。而乙醛作为乙醇的代谢物,一般经过肺部呼吸道、尿液、转化成乙酸排出体外。这一系列的转化、排泄过程,往往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而研究显示,进入人体内的乙醇,大约需要耗费3~15.6个小时,才能基本排出体外,从人体内消除。

而对于患有基础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或身体状况不佳、体质差的人来说,则一般要经过2~3天的时间才能完全将乙醛从人体中消除。

曾有研究人员对例出现双硫仑样反应的患者进行研究,发现在用药之前的15分钟~2天之内,饮酒或摄入含有酒精制品的患者有92例,占比为6.13%。

因此,建议大家在饮酒后的1天之内,禁止服用头孢类药物,在3~5天之内,尽量避免服用。

三、除了头孢,服用这8类药物后,也不能喝酒,有致命危险!

其实,在临床上,不只是在服用了头孢类药物之后,不能喝酒,在服用了以下这8种药物之后,也不能立马饮酒,否则会危及生命,尤其对于患有心脏病的患者来说。

1、解热镇痛药

常见的解热镇痛类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布洛芬、吲哚美辛等,这类药物主要针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和疼痛,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达到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镇痛作用主要针对外周组织,对于由创伤引起的剧烈疼痛没有效果。

当身体出现感冒发热、关节肌肉疼痛、头痛等症状时,可以选用这类药物来缓解病症。但在服药期间一定要避免饮酒。这类药物在服用期间,容易损伤人的胃肠道黏膜,如果在此期间饮酒,会加重胃肠道黏膜的损伤程度,如果饮酒量过大,造成胃黏膜病变,很可能导致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

其中,对乙酰氨基酚虽然对服用者的胃肠道刺激比较小,但是该药物进入人体后产生的代谢物对肝脏具有较强的*害作用,如果服药后立刻饮酒,会增强对乙酰氨基酚药物的肝*性。

2、降糖类药物

常用的降糖类药物有二甲双胍、胰岛素、磺脲类药物等,适用于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患者在服用这类药物期间,出现饮酒的情况,体内的乙醛脱氢酶一定程度上会被抑制,乙醛无法被完全排出,很容易出现头昏、手发抖、心慌、多汗的双硫仑样反应。

3、抗心绞痛类药物

抗心绞痛类药物主要用于缓解心绞痛、或预防心绞痛发作,临床上主要包括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维拉帕米、硝酸甘油等,起到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扩张冠脉血管、改善心肌供血的作用。

患者在服用此类药物期间饮酒,容易使得全身小血管出现明显扩张,血压水平下降,并出现头晕、乏力、四肢无力等症状,严重的情况下,会减少心脏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给,患者容易出现心血管性虚脱,进一步加重心绞痛,诱发心肌梗死。

4、降压类药物

服用降压药之后,任何时间都应该避免饮酒,对于患有高血压的患者来说,医生给出的建议通常是戒酒。

酒精的摄入会影响体内的血压水平。进入人体的酒精会刺激血管扩张,血压会有所下降,但是在饮酒后的两到三个小时,血压将出现反弹性增高,甚至会高于喝酒前的水平,出现恶性高血压的情况。如果将酒精与硝苯地平、氯沙坦等降压药同服,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5、镇静催眠类药物

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失眠患者,通过抑制人的中枢神经,降低身体的各项反应能力,增强人的嗜睡感,缓解失眠症状。而酒精其实对人的中枢神经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那么二者同服的情况下,会增加对中枢神经的抑制,患者就会出现反应迟钝、呼吸衰竭、昏迷等症状,严重者还会由此失去生命。

6、抗过敏药

抗过敏药主要为抗组胺类药物,包括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在服用这类药物的过程中,也要避免饮酒,禁止酒精的摄入。

我们知道,药物大部分是经过肝脏进行代谢的,而酒精同样是需要通过肝脏代谢,服药期间饮酒会加重肝脏的负担,造成肝损伤。另外,抗过敏类药物起到抑制中枢神经的作用,会产生嗜睡、头晕等副作用,如果摄入酒精,会加重抑制作用,导致呼吸抑制,出现通气不足、呼吸节律不规则等症状。

而且,患者本身存在过敏反应,表现为红斑、水肿等,而如果饮酒,会导致皮肤潮红,对疾病的诊断具有干扰作用。部分患者还有可能出现酒精过敏反应,进一步加重病情。

7、利尿药

临床上常见的利尿药包括氢氯噻嗪、呋塞米、布美他尼等,能促进人体内钠、水的排泄,减少血容量,减轻心脏的前负荷,缓解体循环充血,防止心肌重构。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水肿性疾病,或者与降压药合用,来治疗高血压。当出现经过肾排泄的药物或*物中*时,该类药物能促使这些物质的排泄。

但是,如果在使用利尿药期间,有饮酒行为发生,会出现不良的反应,如头晕眼花、低血压反应、严重脱水。

8、抗结核药

抗结核类药物有一线药物和二线药物,药物比较多,常见的有异烟肼、利福平、丙基酰胺、乙胺丁醇等。患者在用药时切忌不可饮酒,否则会增强药物的*副作用,导致尿酸升高,严重者会出现肝损伤。

温馨提示

对于经常服药的人来说,一定要注意用药的安全事项,在用药期间尽量避免饮酒。如果出现双硫仑样反应,应该立即停止用药,饮用糖水,促进排尿,症状较轻者一般能够自行缓解。

但是如果出现严重的反应症状,如呕吐、呼吸困难、胸闷气短,要立即进行催吐,医院接受治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