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专科治疗医院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致敬无语良师,死亡不是结束而是生命的延
TUhjnbcbe - 2024/7/14 16:46:00
治疗白癜风效果怎么样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07/5602607.html

在医学界,有这样一群特殊的老师,他们不说话,却是最耐心的师长,被医学界称为“无语良师”,被医学生们叫做“大体老师”,那是医学界对捐献遗体志愿者的最高称谓。

12月6日上午,浙江省红十字会在杭州钱江陵园举办了“生命接力荣耀回家”暨生命礼敬园开园活动,为10名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者举办了集体安葬仪式,让这些大爱的平民英雄“荣耀回家”。浙江大学医学院20多名师生代表穿着白大褂站在纪念碑前,向他们的“大体老师”默哀致敬。

“等我百年之后,我的名字还会在你的旁边。”

上午9点30,祭奠仪式正式开始。

“他们是特殊的老师。他们默默用身体承受着科学的践行,引导一批又一批稚嫩的医学生开启医学求知和探索之路……”随着主持人话语响起,全体人员排着整齐的队伍向纪念碑深深鞠躬......

每一位“无语良师”的背后,都是一段感人的故事。有这样一个家庭,两代中有三位遗体捐献者:蒋礼鸿、盛静霞,郭敏琍。

活动现场,志愿捐献者蒋遂讲述了他们全家两代志愿捐献遗体的动人故事。父亲蒋礼鸿、母亲盛静霞原本都是浙大的老师,如今他们的的名字一同被刻在了无语良师碑上,名字紧挨在一起,他的父母也是浙江第一对共同捐献遗体的夫妇。

受两位老人影响,他和妻子也签下了捐献志愿书。

妻子郭敏琍生前是浙江大学网络中心的行政工作者,63岁因病去世,也完成了遗体捐献,成为浙江省为数不多的两代人共同捐献遗体的家庭。

至今想起妻子,蒋遂遗憾而又宽慰,“我的妻子‘传统’和‘平凡’,等我百年之后,我的名字还会在你的旁边。”

一个人活出两个人的精彩

“我曾经无数次的想象,如果没有器官捐献者,我没有接受肝移植,我现在会是在哪里?每每想来,我仍是深深的害怕和恐慌,没有经历过的人永远都不会了解......”

32岁的李志军作为肝移植接受者,再过六天,他将迎来新生的一周岁生日。

李志军老家在内蒙古的农村,是家里唯一的男孩。

年硕士毕业后,他顺利在厦门找到了对口的工作。闯出自己的一番成就是他最大的梦想。于是,加班熬夜,生活不规律成了他的常态。他当时不知道,这对于乙肝携带者来说是雪上加霜。

年,1月,因为呕血,医院住了十天。

9月,他再次发病,内脏像针扎一样,血吐了一地。“我命不久矣。”此时的他深深地感到了生命的绝望和无助。没想到,在医生的全力抢救下,他在鬼门关绕了一圈又回来了。

于是,强烈的求生意识促使他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和资料,他知道唯一有限的治疗方法就是肝移植。

拖着虚弱的身体,他要和生命抢时间,在下次发病或者深入昏迷前,他先医院。可是,医院都告诉他,等!

又经历了胃出血,休克......终于,浙江大医院给他带了希望,通知他出现了捐献者。让他结束了地狱般的等待和煎熬。

“我虽然不知道捐献给我的人是谁?感谢他将生命的礼物捐献给我,让我还能领略四季风景,让我承欢父母膝下。我会带着另一个人的生命活下去,我要一个人活出两个人的精彩。”现在的李志军已经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对生命也有了全新的感悟。

全省已有名器官捐献者

省红十字会生命礼敬纪念园开园启用

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是公民在身故后,自愿、无偿捐献出其可用器官、遗体或组织,用于救治器官衰竭患者、失明患者和帮助推动医学教育的大爱善举;是捐献者及其家属赠与他人、赠与社会的最珍贵的礼物。

自年浙江省启动实施器官捐献、年红会系统启动实施遗体(组织)捐献工作以来,全省已有名器官捐献者,名遗体捐献者,名眼组织和名脑组织捐献者。挽救了近名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让余名失明患者恢复光明,有效推动了医学教育的发展。

今天上午,坐落在杭州钱江陵园的省红十字会生命礼敬纪念园开园启用,用以褒扬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者大爱精神。纪念园分A、B两个区块。A区主要用于社会各界人士及捐献者家属进行悼念和缅怀。B区为已故捐献者安葬区域。至此,我省已有杭州、宁波、温州、绍兴、嘉兴、金华、台州等7个地市的“生命礼赞”场所建成投入使用。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1
查看完整版本: 致敬无语良师,死亡不是结束而是生命的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