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全国范围内气温骤降,尤其是中东部地区多省也迎来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强降雪,温度的变化对禽类的影响较大,极易引起禽类诱发多种疾病,尤其是禽流感疾病的发生,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具有发病快、传播快、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对家禽养殖业危害巨大。
病原体
禽流感病*属于正粘病*科的A型流感病*,是一种基因组为RNA的多形性病*。直径约80~nm,有囊膜。根据其囊膜上的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的抗原性,又可分为多个不同的亚型。迄今为止,HA有16个亚型,NA有9个亚型,二者之间可以发生不同形式的随机组合从而构成许多不同的亚型。全球发生过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还仅限于H5N1、H5N2、H7N3、H7N4、H7N7等几个亚型。近10年来,流行最广泛的高致病性禽流感是H5N1亚型,该病*抗原性很容易发生变异。此外我国鸡群中广泛流行的还有低致病性的H9N2亚型。
疾病诊断
1.流行病学诊断
易感动物
禽流感病*能感染多种家禽和野鸟,其中鸡和火鸡最易感。在鸡场,高致病性禽流感多发生在成年鸡群特别是产蛋鸡,在未经疫苗免疫的鸡群,一旦发病,很快波及全群,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我国鸡群已普遍实施强制性免疫,但是在免疫力不完全的鸡群,仍会发病,只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降低。低致病性H9N2亚型禽流感可发生并流行于各种日龄的鸡群,其临床表现不同。
发病季节
禽流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是多爆发于冬季、春季,尤其是秋冬交界、冬春交界气候变化的时候。一般情况夏季发病较少,多呈现零星发生,发病鸡群的症状也较轻。
症状
发病症状因感染禽的种别、日龄、性别、病*和环境因素的不同,病禽的症状各异,轻重不一。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道、肠道、生殖系统或神经系统的异常。常见的症状包括病鸡精神沉郁,厌食,病鸡消瘦,扎堆,羽毛逆立,头部和脸部水肿,皮肤发绀,神经紊乱和腹泻;母鸡的就巢性(抱窝)增强,产蛋量下降;呼吸道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打喷嚏、罗音和大量流泪等。这些症状中的任何一种都可能单独或以不同的组合出现。
2.临床诊断
最急性病例不显症状而造成鸡只突然死亡。急性病例表现为精神沉郁,鸡冠和肉垂呈暗红色,头部和眼睑肿胀,有些病鸡在小腿鳞片部和脚爪部出现界限分明的出血区,病鸡常在发病后1-2天内死亡。产蛋鸡群产蛋率急剧下降。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症状一般表现为精神萎靡,呼吸困难,失明、运动失调,病死率可达95%以上。在产蛋鸡,可能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产蛋下降。低致病性的H9N2感染后,在雏鸡和青年鸡仅表现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产蛋鸡表现为产蛋下降。
3.病理诊断
高致病性禽流感急性病例,可能没有先兆症状而突然死亡,剖检也无明显病理变化。但是急性死亡的鸡多数可见全身不同脏器的的黏膜和浆膜面严重出血,特别是十二指肠和直肠粘膜,肠系膜、心包膜和腹膜呈现点状和片状出血,胰脏有许多出血斑点。在免疫的鸡,或感染*力较低的病*时,病鸡的病理变化不典型。有时很难与并发症的病变相鉴别,如呼吸道不同程度的炎症、气囊炎、肝周炎、腹膜炎等,偶尔可见到肌胃和腺胃出血。
4.实验室诊断
分离病*是禽流感最基本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
三仪股份的干扰素、免疫球蛋白等生物兽药和功能性复合微生态制剂能够有效增强家禽的免疫功能,起到预防疾病发生的作用。
2、制定严格的消*程序,阻断病*的传播途径。
三仪股份博灭克牧场空舍迷雾消*系统能够有效的进行空舍消*,病菌杀灭率达90%以上。
3、加强疫苗免疫
制定合理的疫苗程序,并选择质量可靠的疫苗。监控鸡群抗体水平的变化,及时进行加强免疫,防止野*感染。
4、合理治疗降低损失程度
对于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地区,应立即采取封锁、隔离、消*等措施防止病*扩散。感染低致病性禽流感的鸡群,可在隔离消*的条件下进行药物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