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作者|刘玮
编审|王潍德青卓玛编辑|廖颖瑶
本文共字,阅读仅需6分钟
“孩子,回来一趟吧,你爸走了……”
听到电话那头妈妈哭泣的声音,张萌傻了,她有预料过这一天会来,但没想到来得这么快,眼泪顿时像断了线的珠子似的流了下来。
张萌的父亲是个名副其实的“酒徒”,从十几岁开始就和朋友们出没在简陋的烧烤摊上,划着拳,灌着十几瓶啤酒,直到酩酊大醉才罢休。
到了三十多岁,父亲喝酒犹如品茶般随意,每天早上一起床就开始找酒,仿佛不喝就会要了他的命。
而整天被酒灌得醉醺醺的他,几乎家里所有事都帮不上忙,脾气也是越来越暴躁,动不动就对张萌的母亲怒吼,或者打骂张萌和弟弟,这让张萌的眼神里对这位父亲有了憎恨。
“我们劝过他为了这家,也为了自己的命,以后别再喝了,可他根本就做不到。”张萌说,因为长期慢性饮酒让她父亲的身体每况愈下,去医院检查发现酒精肝已经转变为肝癌晚期,而他对酒难以控制则是得了“酒精依赖症”的缘故。
所谓的“酒精依赖症”,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酒瘾。提到酒瘾,我们的理解就是一种纯粹的“爱好”所致,跟疾病挂不上钩的,但其实在医学上把这种嗜酒如命的表现归为精神科疾病的一类。
酒精依赖及其相关问题是仅次于心血管病、肿瘤位居第三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originoo
酒精依赖症是因为饮酒的时间和量达到了一定程度,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严重中*,使像张萌父亲这样的饮酒者产生了对酒的强烈渴望和嗜好,甚至无法控制自己的饮酒行为,犹如沾上*瘾一般。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抽样调查报告显示,每个15岁以上的中国人中,就有将近1个人有潜在可能或已经患上了“酒精依赖”疾病。这意味着,中国可能有万人患酒精依赖疾病。
同时,在我国,每年有数十余万人因酒精依赖症而死于酒精中*,占总死亡率的1.3%,致残二百余万人,占总致残率的3.0%,以及还有众多患者在死亡的边缘,长期饱受着身体和心理折磨。
外媒称,林肯公园主唱查斯特·贝宁顿生前曾有药物及酒精成瘾的问题。/外媒报道截图
而出现这般数据,这与很多饮酒者和家人对酒精依赖症不了解有很大关系,不知道究竟该怎么办,从而只能在酒精的驱使下浑浑噩噩地过日子,搞得妻离子散,直到再也不能喝的那一天。
迷茫:意志败给酒瘾,只有等死
“就让他这样喝下去吧,我们已经劝不动了。”面对酗酒的父亲,丁敏无可奈何地说道。
自从下岗后,她无所事事的父亲渐渐染上了酒瘾,从一天三顿喝点白酒,变成现在早上一睁眼就要到处找酒喝,每天差不多要喝掉两斤白酒。
毕竟父亲已经50多岁了,害怕大量喝酒伤身体,一家人有一段时间是轮番劝他少喝,但是即便他当时答应得特别好,保证以后再也不喝,可也就坚持了一两天,就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后来,丁敏的母亲一气之下便把家里所有的酒全部扔出去,也不给她父亲零花钱,来彻底断掉其喝酒来源,结果引发的却是夫妻二人从未有过的相互动手。
“我在网上查了过量饮酒对人的心脑血管、胃肠功能、肝脏、肌肉等都会造成伤害,甚至导致死亡。可即使是死亡,我爸还是选择了酒,我真的不明白这酒到底有什么魔力,好好的家庭也就这样毁了。”丁敏苦笑着说。
酒精就像是*品。/originoo
“我也不想这样,可我不喝就难受呀。”今年35岁的张俊也是一名嗜酒爱好者,其实,在之前他是滴酒不沾,后来因为工作应酬免不了要跟客户喝酒,长期下去便对这东西产生了深深的依赖。
而当酒精麻痹神经时,酗酒的人很容易做出失控的动作,即“耍酒疯”。因为每晚回到家,张俊都是一副醉醺醺的样子,对家里的娇妻大吼大叫,最后导致婚姻破裂。
现在,在他一个人住的屋子里,冰箱里、饭桌上、架子上以及床头柜上都放着各式各样的酒,想喝了随手就拿来喝。
“这么多酒还是白酒最过瘾,度数高喝起来爽。”张俊笑着说,他形容喝酒就像浑身过电一样,感觉非常奇妙。
其实,在面临婚姻破裂,父母跪在地上哭着求他的那段日子里,张俊尝试过戒酒,但还未到一周的时间他就放弃了。
“在尝试不喝酒的那几天,我明显感觉到自己的手发抖、心慌,甚至还出现幻觉,会看到天花板上爬满了虫子,整个人感觉要死了。”张俊回忆着。
据首都医科医院神经调控中心副主任医师张广平介绍,一般酒精依赖症的患者若在两三天内不能饮酒,除了心理上对酒精的异常渴望,身体上是会出现戒断反应,即心慌、发抖、高热、电解质的紊乱、意识模糊等情况。
张俊心里一直明白,酗酒,就是与死亡尽在咫尺地活着,迟早有一天他会为此付出生命,但既然自己的意志战胜不了酒精的魔力,与其如此痛苦,不如快乐地活着。
其实,当自己喝醉后狰狞的模样,让家中的妻儿瑟瑟发抖,年老的父母哭红双眼,没有哪一个酒精依赖症患者会无动于衷地继续荒唐下去。
在芬兰一部反酗酒宣传片中,小孩眼中酗酒的父母就像万圣节的怪物一样,短片气氛阴森诡异,令人不寒而栗。/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