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6月17日,法制日报社评论部主任秦平,因心脏病突发离世。
而这些病大多跟媒体工作长期的压力、饮食和作息不规律等原因有关。据年《中国媒体人胃健康抽样调查报告》显示,约48%的媒体人感到“身心俱疲”,41%的媒体人从不运动,51%的媒体人饮食不规律。另外,11%的媒体人长期服药,其中就有胃药。同时,由《传媒茶话会》联合多家机构发布的首个《中国媒体人“双心”健康报告()》显示,70.3%的媒体人患心血管相关疾病的风险为潜在增加、高和极高。可见媒体人的健康状况着实令人担忧。专家提醒:遇到这些早期症状要警惕!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健康研究院院长韩林涛认为,媒体人要注意以下这三大类常见的职业病并重视早期症状。第一类是颈椎病。“很多人以为颈椎病只是脖子僵硬了,其实颈椎病会连带对神经、血管产生一系列影响,轻则导致眩晕、胳膊酸麻、胸痛、视力下降等,重则会引起高血压、失明、瘫痪、猝倒等,尤其是颈椎病导致的供血不足,对于每天都靠高强度脑力劳动拼搏的媒体人来说,是非常危险的。”韩林涛表示,一旦早期出现脖子僵硬疼痛,扭脖子或者一低头就会“嘎吧”响,要特别警惕。第二类是焦虑。他谈道,偶尔因为一两件工作没做好而紧张、烦躁、焦虑,很正常。但如果每天都会因为工作而焦虑,那就要考虑到精神科或心理科做个焦虑指数的测试,了解自己真实的情绪状态,从而科学应对。韩林涛提醒道,“若出现长期失眠、焦虑、暴躁等症状,要引起重视,焦虑一旦加重后会引起抑郁以及身体上的病变等更严重的后果”。第三类是因久坐不动而导致的“四高慢病”: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而“四高”带来的直接风险就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猝死。年11月20日,56岁的新华社国际部专稿中心主任、高级编辑徐勇在办公室中因突发大面积心梗猝死。当时,徐勇在工作时已经感觉到胸痛,但还是坚持改稿半个多小时,直到实在撑不住了才呼救,可惜为时已晚。韩林涛说,相比女性,男性患“四高慢病”的概率更高。所以,平时出现胸闷、疼痛、心悸等症状,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就诊。医院心内科主任李建平也特别提醒:“经常熬夜、睡眠不足,会使交感神经系统紧张,导致心脏节律紊乱,血压升高,增加心肌耗氧量。同时,应激激素如糖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均会增加心脏猝死的风险。”他强调,最严重的就是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主要由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原因造成。其早期症状表现为长期熬夜后出现心前区、胸背部剧烈疼痛、心慌、心悸、一过性黑蒙(即眼前突然发黑,视物模糊,短暂性脑部缺血)和极度疲劳等。心源性心梗则主要表现为胸骨正中间或中间偏左的部位出现心绞痛,有濒死、压迫感,可持续5—15分钟或以上,或伴有出汗、恶心等表现。李建平表示,若突发心梗,要让患者先就地坐下或平躺,不可随意搬动、扶起患者。同时,避免患者情绪激动,并及时拨打等待救援。若患者出现心跳呼吸骤停时,可进行心肺复苏。另外,久坐不动引起的高尿酸也会导致肾炎、肾结石等方面的疾病。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张保提醒,媒体人,尤其是男性,一定要多喝水多运动。“得肾结石,一方面是因为缺乏运动导致骨质疏松、骨骼脱钙,脱掉的钙在排尿中增加形成小结晶;另一方面是因为喝水少且长时间坐着排泄少,小结晶不能及时排出,积累在肾脏里形成小结石,小结石变成大结石,无法排出就会引起病变。”针对上述媒体人常见的职业病,三位专家建议:第一,出现早期症状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第二,要保持健康的饮食,低盐、低脂、多摄入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和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第三,要适量运动,需保持每周至少5天,每次至少30分钟左右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避免超重和肥胖;第四,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及时调节焦虑、抑郁等精神紧张状态,保证充足和规律的睡眠,保持健康乐观的心态。留言讨论区
同为媒体人的你患有哪些职业病?
希望得到哪些相应的帮助?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文章中的“小林、小严、小王”均为化名
文中图片由花瓣美素提供
传媒茶话会
宠粉计划
本期获奖名单
阅读最多
toutou
分享最多
helei
精选最多、留言最多暂无
请以上获奖茶粉联系茶茶
告知我们您的收货地址
茶茶准备的精美礼物为您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