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专科治疗医院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博苑middot分享十万个为什么
TUhjnbcbe - 2021/7/1 23:53:00

83

十万个为什么科学教育应该怎么做?

果果,4岁。

喝水时,果果跑过来问老师:“老师,喝几杯水呢?为什么要喝水呢?”午餐时果果会问:“为什么老师和我们吃的不一样?为什么老师的碗和我们的不一样?"”午餐后散步,果果会:“为什么要散步呢?为什么要午睡呢?为什么是散步不是跑步?”户外活动时果果会问:“老师,蚂蚁有几条腿?它有眼睛吗?它吃什么呢?”......

很多孩子在3~5岁时会变成一个“问题篓子”,他们不断追问“为什么”——“为什么要吃饭?”“为什么会下雨?”“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有的孩子还会自问自答:“你是什么老师?你是王老师。你是哪个班的老师?你是蒙二班的老师。”......

果果就是这样的,不断问为什么,也在不断地思考与观察。正是通过这样一问一答,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这些“为什么”经常连续成串,每一个“为什么”引导一种因果关系,成串的“为什么”引导一个因果链条。因果关系是一种逻辑关系,当儿童用语言探索逻辑关系时,就会发出一连串的“为什么”。

面对这样的孩子,老师、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人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的好奇驱动着科学的进步。在中小学、大学,以及工作当中,我们发现喜欢问“为什么”、喜欢刨根问底的人,学业更好,工作能力更强。他们不满足于表面地了解一件事情,而希望掌握事情的来龙去脉。可以说,好奇心与探究的欲望是非常宝贵的学习品质,如果孩子们能一直保持,将一生受益。对此,成人首先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嫌烦,更不可以粗暴打压。

这一时期是发展认知能力的最佳时期,引导孩子进行认知,事半功倍。他们如海绵一般,吸取着外部的信息。及时给予答案、展开讨论是最佳的方式,而不要采取“回头再说”“等爸爸有空再告诉你”等拖延的办法,在信息技术这么发达的时代,上网随时随地可以查找相关信息。如果孩子对某方面特别感兴趣,比如男孩子对宇宙、汽车,女生对漂亮的植物产生兴趣,家长可以购买相关的书籍。《宇宙之谜》《汽车的历史》《十万个为什么》等图书,可以帮助孩子们进行深度的、系统的认知,开阔视野。

这是发展语言能力的好时机。围绕着一个问题进行问答、开展讨论的过程,是儿童发展语言能力很好的锻炼方式。言为心声,语言能力不仅仅是词汇的丰富,从更本质上来说,它是一种思维能力——如何表达心中所想?如何捕捉到对方所要传达的意思?如何组织语言?如何系统阐述?

思维方式比知识点更重要。相比于孩子知道了“什么是大海”“鲸鱼是鱼还是哺乳动物”“空气是由什么构成的”这些“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孩子们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这一方面,很多幼儿园、家庭存在严重的误区,在进行科学教育、语言教育、数学教育时,多数以教授孩子“知识点”为目标,因为这样简单、容易操作。

很多家长困惑于孩子的数学成绩不佳,简单粗暴地采取背诵、反复练习的方式进行训练,殊不知,基础在于逻辑思维能力。多带孩子进行思维游戏,比较、分类、排序、推理等,为将来其成为思维敏捷、条理清晰的人做好准备。

在科学教育方面,我们教授孩子更多的是知识点,核心目标却被忽略。学前教育阶段科学教育的几大关键目标是:1.发现、激发并保护儿童探究的兴趣;2.培养儿童的科学精神,比如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实证精神等;3.建立思维模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验证问题;4.教会孩子一些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和孩子一起探索。那么,以上所说的教学应当如何具体实施呢?也就是探究式、体验式的教育,应当如何操作呢?这也要从成人的习惯改起。在我们给孩子现成的答案之前,不妨停一下,想一想,可不可以让孩子自己设法找到答案,可不可以和孩子一起探索谜底。

比如,当孩子问“鸽子喜欢吃什么”,直接查找答案告诉他,当然是一种方法,还可以和孩子一起上网、翻书,一起去找答案,这也是不错的方式。还有更棒的,在台湾的一所幼儿园中,关于“鸽子喜欢吃什么”变成了一个班的主题课程。在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之后,孩子们就鸽子的食物问题争论得不可开交。于是老师就问:那么,怎么证明谁说得对呢?有孩子建议说,明天我们各自带食物来实验。于是,第二天,孩子们就带了各种各样“奇葩”的食物一一孩子们以为鸽子喜欢的食物,来到班里,丢在鸽子面前,然后躲到一边去观察。老师还引导孩子们如何记录鸽子的行为,如何把观察到的现象整理成数据。

原来,科学教育的课堂,还可以是这个样子!

在这样一种主题课程中,鸽子喜欢吃什么其实变成了次要问题,而发现、探索、实验验证答的过程,才是教育的核心。在这一过程中,科学精神、思考问题的方式、观察能力、科学实验的方法,都在被建立和培养。这种教学的认知和思考恰恰是当今学前教育最为缺乏的部分。

·往期内容回顾:

一、序1面对孩子,如何才能不焦虑

二、序2指令与代替:成长的杀手

三、第一章分离焦虑

四、小米和她的猴子

五、迈向独立的第一步

六、彤彤总是生病

七、不理人的Coco和每天哭的Lala

八、到底是谁的“焦虑”?

九、“啃手指”背后的家庭问题

十、需要陪睡的果果

十一、悦悦曾经有过被“体罚”的经历

十二、第二章独立宣言

十三、“我的……”“不要……”

十四、“别动,那不是你的”

十五、藏起来的珠子

十六、“多吃多占”的毛毛

十七、自己的饭自己吃,自己的衣服自己穿

十八、要不要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

十九、这是你的权力/义务,自由/责任

二十、孩子遇到困难,帮还是不帮?

二十一、如何面对孩子对成人的过分依赖

二十二、如我所愿,还是如其所是

二十三、“我要是你妈,我早就不要你了”

二十四、是孩子离不开父母,还是父母离不开孩子:独立夜,去露营

二十五、过时不候的敏感期

二十六、爱吃手、咬被子的毛毛

二十七、关于臭屎粑粑

二十八、我对秩序有要求

二十九、果果“离家出走”了

三十、我是完美主义者

三十一、一篇蒙氏工作观察记录

三十二、爱模仿的小朋友

三十三、我来当老师

三十四、画个不停

三十五、班级里的一群“爱美妞”

三十六、敏感期与儿童艺术启蒙

三十七、关于美术教育,家长和老师最常见的问题

三十八、性启蒙的时间到了

三十九、我要跟她结婚

四十、讲条件的虫虫

四十一、爱发脾气的桃桃

四十二、哭也是一种成长

四十三、宝贝变得黏人了

四十四、怕黑的星星

四十五、彤彤可能被吓到了

四十六、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四十七、“你看起来很难过,是吗”

四十八、“我很喜欢你,但我不喜欢你这样做”

四十九丨拖拉、磨蹭的“慢小孩”

五十丨豆豆喜欢“打人”

五十一|不听老师指挥的孩子,怎么办?五十二

“性格开朗的小男生,特别聪明,但我管不住他”五十三

非要妈妈陪着才大便的孩子五十四

到处乱跑的孩子五十五

交往与规则五十六

朋友五十七

望向窗外的孤独五十八

姐姐和他的跟屁虫五十九

内向的孩子六十

胆小的文文六十一

“我的东西愿意跟你分享”六十二

被拒绝的航航六十三

好朋友没有来六十四

“请你向我道歉”六十五

先到先得,后来者请等待六十六

要大家同意才可以六十七

“你可以不睡觉,但是不可以打扰别人”六十八

保护好自己不受伤害六十九

“我只能帮你到这里”七十

混龄好不好?七十一

延迟的满足七十二

儿童在“工作”中成长七十三

“还可以这样工作啊”七十四

喜欢爬上爬下的豆豆七十五

一起学数学七十六

给孩子一个有准备的语言环境七十七

拓印与写字七十八

“老师,我只喜欢看书”七十九

例因《爱因斯坦和他不可思议的相对论》引发的迟到现象八十

绘本教育应该怎样开展?八十一

“老师,我发现了一个知了壳”八十二

“我要保护蚯蚓!”·下期内容:以儿童为中心,让孩子攀登自己的高峰

潍坊博苑实验幼儿园

1
查看完整版本: 博苑middot分享十万个为什么